62岁男性,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卒中复发。本期译自《Neurology》杂志第95卷第22期,发表于年12月1日。点击下载文献原文
Section1
病例介绍:
62岁男性,突发晕厥伴左侧偏瘫。患者1周前肺炎,予头孢地尼治疗。患者既往阵发性房颤,1月前曾行导管消融治疗,2周前开始口服阿哌沙班。就诊时查体:体温39.8℃,心率次/分,左下肢肌力1级,双上肢3级,左侧巴氏征阳性,余正常。数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遗留左下肢轻度无力。头颈CT+CTA+CTP未见异常。患者因早上已服用阿哌沙班,故未行溶栓治疗。
Q:定位?诊断?
译者注:典型的急性脑梗死病史,症状迅速缓解,发病部位可能位于穿支,但面部无症状,双上肢及左下肢无力,病变部分可能位于颈髓或颅内多发部位。患者心脏病史,病因可能为心源性栓塞,患者有发热,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
Section2
患者左上肢及双上肢无力,面部无受累,病变部位可能位于颈髓或双侧皮质/皮质下。心源性栓塞是有可能导致多发性脑梗死的,此外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也应考虑。由于发热及心动过速,应鉴别脑膜炎,患者因服用了阿哌沙班,因此当天未行腰穿,但开始经验性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及氨苄西林治疗。头MRI发现左侧小脑、左侧基底节及双侧皮层多发急性梗死灶(图1)。患者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心内血栓或赘生物,左心房轻度扩张,血培养阴性。患者加用了肝素治疗。3天后患者突发意识障碍,房颤,快速心室律,心率次/分,体温40.4℃,神经系统查体:嗜睡,定向力差,左上肢无力,双下肢活动力弱。
图1
Q:什么病因?检查?
译者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了血栓事件,病情稳定再行头MR+MRA,重点是明确病因,很可能有感染因素,查血培养。
Section3
复查头CT及CTA,支持空气栓塞(图2A),头MR发现多个新发梗死(图2B)。复查血培养发现咽峡炎链球菌。胸CT显示胸腔食道附近及左心房后方数个小空气病灶(图3),高度提示心房食管瘘AEF。
图2
图3
Q:治疗?
译者注:胸外科行手术治疗。
Section4
心胸外科行手术修补了AEF,术后发现脾脓肿行引流治疗,1月后转康复中心,仅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症状。
讨论: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一种常见方式,AEF是消融术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1%,多于术后2-4周发生。患者可表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胸痛、吞咽困难、胃肠道出血。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等。导管消融术后出现栓塞性卒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AEF,经胸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判断心脏内是否有空气,胸CT诊断可判断是否有纵隔气肿或心包气肿。疑诊AEF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禁忌症,因为加重食道损伤及空气栓塞的可能。常规神经影像检查易漏诊空气栓塞。首先,常规CT扫描层厚2.5或5mm,易漏掉小的空气栓塞。CTA层厚0.mm,漏掉概率更低一些。其次,肺窗(,-)可更好的识别空气。最后,小的空气栓塞病灶导致脑实质梗死后,成像时空气灶有可能迅速吸收了。AEF死亡率极高,约67%-%,外科修补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译者注:精彩的病例!从介绍来看,该病例符合典型的消融术后继发AEF表现。对于射频消融术后继发脑梗死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此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