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速看教育部有大动作两年内取消部分民办学 [复制链接]

1#

导语:“教育公平”一直是目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最热衷于讨论的问题。国家为了推进教育公平,实行普惠型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正在不断努力。日前教育部联合其他八个部门下发了相关文件,可以看出教育部下一步有大动作!

近日教育部公开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从该通知的内容来看,要求在今年8月底各个省份完成各项摸底排查,理清责任关系。在两年时间内,取消部分民办义务学校的办学资格。这也是国家出手,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象。

一、两年时间内取消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民办学校主要是指:办学资金来源于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而非政府拨款,这类学校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实施管理。根据盈余资金是否可以在成员间分配,民办学校又分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营利性民办学校,其办学资金来源于举办者的投资。从创立初期就是以追求利润为根本的办学目标。而非盈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将知识的创创造,保存与传播作为根本义务。

而在教育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凡是挂靠在公立学校名下的所有营利性民办学校一律取消办学资格”。这类学校未来的出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是自愿转为公办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第二就是政府直接出资购买该学校,间接转化为公立学校。第三就是不符合办学规定的直接取消办学资格。

在本次通知中也明确有一类民办学校可以继续存在,那就是符合“六独立”的民办学校。如果不符合“六独立”的民办学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就按相关规定转为公办学校或者是终止办学。

二、明确民办学校办学资格的背后的原因

教育部此次有这么大的行为,也是为了解决教育界的乱象。很多民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实际上是打着公办学校的名头,依托公立学校的资源而进行招生,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教育质量比较好的公办学校,利用在家长中的好名声再搞一个民办学校出来。以各种“择校,升学率”的优势来吸引家长,甚至出现“恶意涨学费,卖名额”等现象,进行大量敛财。

其次还有部分公办学校的领导,一边在公立学校当领导,领着国家发的工资,一边在私立学校当董事长。常常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盈利性的私立学校谋私。也导致一些民办的义务教育学校“恶意竞争”。

三、取消营利性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资格,意义重大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为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而考虑到当时综合国力不能够提供充足的公共教育事业,所以开始允许民间资本公共事业,从而也涌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

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也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民办中小学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更多的生源。而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在公办学校就读。怎样能够吸纳更多的生源,提高民办学校在家长群体中的地位呢?

一些私立的中小学常常打着“升学率”的名头来吸引家长,而要保证升学率高那势必就要吸收一些优质的生源。所以这些私立的中小学常常从各个学校挖尖子生从而打造出“教育质量比公立学校更高”的假象。

这样的恶意竞争势必会造成整个教育环境的混乱,改变原有的办学秩序。特别是一些私立学校,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常常会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例如:有些私立学校一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学生长期生活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身心无法放松,变成了一个个“考试机器”。

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些功利性的回报,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但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也变得越来越麻木,这是非常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时还会形成抑郁症。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江苏、湖南等省要求在今年各类民办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体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5%以下。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改或取消办学资格。

总结:

此次教育部重磅出手,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防止资本过度入侵教育环境,成为教育的“指挥棒”。可以看出国家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在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教育公平,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