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响品学兴宁教育品牌潇湘晨报 [复制链接]

1#

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松柏平话山歌品牌越来越响亮。

图为南宁市虹桥小学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年秋季学期建成投入使用的南宁市那考河小学。

南宁市朝阳路小学玉蟾校区今年9月启用。

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套套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搬进了农村学校,一项项特色活动在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个个灿烂的笑容在师生、家长脸上绽放……近年来,兴宁区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群众有目共睹的。

发展经济要优先发展教育,这一理念引领着兴宁区走过了克难攻坚、昂扬奋进的“十三五”。5年来,兴宁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出速度快、质量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打响了“品学兴宁”这一教育品牌。

如今,群众谈起兴宁区教育,无不感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学校变得更漂亮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高了”。兴宁区以扎实有效的行动,向群众、向上级部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重塑老学校兴办新学校

冬天,无论是新城区学校还是老城区学校,兴宁区的每一所学校依然展现出勃勃生机:兴宁区第二初级中学南校区那绿草如茵的标准化足球场,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宏伟雅致的教学楼、宿舍楼之间,那是学生们挥洒汗水的天堂;在刚启用不久的南宁市朝阳路小学玉蟾校区,学生或开心地游戏,或静静地阅读;在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回荡着优美的戏曲乐调,那是学生们在传唱南宁本土戏曲邕剧……

过去,学校少,优质学校更少,是兴宁区发展教育的一个难点。民之所忧、民之所需,就是开展工作的“冲锋号”。兴宁区教育局局长陈璟东说:“‘十三五’期间,兴宁区坚持民意至上,在高处布局、在关键处落子、在实处破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重塑老学校、兴建新学校,显著改善了兴宁区的教育条件。”

5年来,兴宁区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约7.2亿元,新建了那考河小学、兴桂路小学和兴宁二中等8所学校;投入资金0.8亿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扩建了一批老学校;投入多万元购置多媒体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卫仪器设备,投入多万元购置图书和农村小学“班班通”设备。

5年间,兴宁区共增加学位1.1万多个,教育扩容增量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并解决了多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

“我们刚搬到那考河附近时,还操心孩子的读书问题。后来,兴桂路小学建起来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市民韦女士说。

在解决“上学难”的同时,兴宁区致力于实现“上好学”的目标。为此,兴宁区提出了“老校添新韵、新校显活力、农村校强质量、民办校促规范”的总体构想,深挖“三街两巷”南宁传统文化,着力开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已形成品牌学校、特色学校近30所。如三塘学校结合“十里花卉长廊”打造壮韵文化品牌,五塘学校赋予“耕读”文化新内涵,昆仑学校做好昆仑关爱国主义教育文章……

从“上学难”到“上好学”的跨越,兴宁区教育实现了更加公平、更加均衡、更加普及、更加优质的发展目标。

构建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促发展

“学生是兴宁区学区制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我深刻地感受到,建成学区后,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校长滕开华感慨地说。

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是兴宁区兴桂学区的一所学校。加入兴桂学区后,该校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据滕开华介绍,学区内各学校经常性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生活动,城市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方法引入了乡镇、农村学校,极大提高了乡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如在城市学校的引领下,该校舞动飞竹、松柏平话山歌等品牌活动越来越响亮。

“十三五”期间,兴宁区大力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以学区制管理改革为抓手,不断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共发展,着力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力回应了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兴宁区按照“城市+乡村、强校+弱校”的搭配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帮扶、学校联盟等方式,组建了兴宁一中学区和兴宁二中学区两个中学学区,朝阳学区、兴桂学区、明秀学区3个小学城乡联盟学区,以及澳华小学和中兴小学两个教育集团。“多方联动有效突破了校际壁垒,促进学校纵向衔接、优势互补,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地有声’。”陈璟东说。

南宁市中兴小学教育集团现有3个校区、1个教学点。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该集团秉承“高起点、大决策、谋新意、求转变”的理念,提出了“”的办学思路,集团各校共探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质量提升等行之有效的策略。“5年来,中兴小学教育集团找到了新生命、新思想、新空间、新高度,形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该集团长李朝溧说。

与南宁市中兴小学教育集团一样蓬勃发展的,还有南宁市澳华小学教育集团。年9月,南宁市澳华小学与兴宁区五塘镇西龙小学、凤凰小学组成了教育集团,5年来,该集团各学校围绕“教育品质提升”的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共建共荣。

该集团长谢海啸说:“建成教育集团后,乡镇学校有了更多亲近名师的机会,乡镇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随着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各县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连年稳步提升。”

通过落实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兴宁区越来越多的新学校加快了发展步伐,薄弱学校走出了“洼地”,农村学校焕发了新生机,兴宁区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方向不断迈进。

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师者,教育之基、兴教之源也。

“近年来,兴宁区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国最美教师”获得者、解放路小学校长杜小鹭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印证了兴宁区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所取得的实绩。

为充分激活教师队伍活力,兴宁区一是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十三五”期间,兴宁区共引进教师多人,其中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人,占引进教师总数的30%,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增强了乡镇、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做好教师待遇保障工作。兴宁区严格按照现行工资标准,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年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收入;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积极落实乡镇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助推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培训。5年来,兴宁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施“卓越校长”“兴澜名师”“兴秀骨干”“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工程,累计开展培训多期,参训人数达多人次。

兴宁区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不但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出一批本地名师。5年来,兴宁区教师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各类奖励2多项,近人获评南宁市教坛明星、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

兴宁区还积极引进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式、研训方式、培养机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型提升,取得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5年间,兴宁区组织教师申报课题个,获批城区级以上课题个;编辑出版了《学习方式训练手册》《平台互动课型操作指南》《那考河畔的思索——兴宁区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等研究成果;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澳华小学、明秀东小学、中兴小学等6所学校因思维成长课堂改革而成为“国培”“区培”等培训基地,其研究成果已被推广到兴宁区各中小学,以及南宁市横县、百色市田阳县、防城港市港口区等地。

回望来路,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让人欣喜;展望未来,教育的新机遇、新发展更让人期待。在“十四五”期间,兴宁区将一如既往地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时代新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