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嘴上说着“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是不同行业的社会地位以及薪资待遇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像公务员、事业编这种“铁饭碗”就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
其中教师岗位就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备受尊重还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光是带薪寒暑假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因此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成为了紧俏的工作,能够考上教师编就相当于拿到了“铁饭碗”。
众所周知公办学校不好进,不少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民办学校,待遇也是不错的,但毕竟没有编制,所以安稳性就差一些,特别是在传出了“民转公”的风声后,很多老师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忧虑远远超过了期待。
“民转公”趋势已定?官方政策已下达,教师内心五味杂陈
在教育体系中,学校分为公办和民办,而公办学校的入学名额少,所以很多家长不得已选择了民办学校,或者有很多家长追求民办学校的教学成果,因此近几年来私立学校的热度持续上涨。
但是民办学校的学费高昂、管理有漏洞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很多家长就希望能够实现“民转公”,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其实“民转公”的风声一直都有,但是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只不过是家长的期待罢了,不过有迹象就表明并非空穴来风,官方已经给出了明确回复,部分地区还下达了“学校进行民转公”的政策。
但是制度的转变不是强制的,只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才可以转为公办,而且还是学校自己申请的,采取自愿原则,不过确实有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民转公”。
就比如笔者所在城市,就有三所中小学实现了“民转公”,但是家长也别高兴得太早,上学成本确实减少了一些,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入学难题,公办学校不是拿钱就能上的,只能随机派位,所以这一点让很多家长的笑容僵住了。
而且“民转公”对于老师而言也是各有苦楚,私立学校的老师需要考编制,否则学校性质转变后就会面临淘汰,部分教师的饭碗就要保不住了,而体制内的老师也就不能“躺平”,竞争压力也在增加,想要保护好自己的“铁饭碗”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民转公”看似影响民办学校,但编制老师压力也陡然增加
虽说全面实现“民转公”并不现实,但是整体趋势还是很明显的,这样一来就会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为自己的“饭碗”而担忧,尤其是那些能力一般的老师,很可能在转编制时被淘汰。
因此很多民办学校的老师就会羡慕那些体制内的老师,其实看似“民转公”只影响了民办学校,但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制度的转变之下,编制老师的压力也陡然增加了。
如果民转公普遍落实,那么教师编的竞争就会比现在还要激烈,稍有差池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铁饭碗也就不那么“铁”了,还有就是如此一来,很多老师担心会取消编制岗位,或者待遇会大幅度下降,那么教师的工作的优势就会被削弱。
其实任何制度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与其去担忧倒不如想想如何应对,想要不被淘汰,就要有前瞻性,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培养优秀的师资师德,才能避免走入“淘汰”的阵营。
“民转公”基本定型,师范生又该如何面对呢?
“民转公”的呼声渐高,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民转公基本定型,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会更吃香,竞争也会水涨船高,那么师范生想要走入教师队伍,就要提前规划发展路径。
对于老师来说,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能教好学生才能让家长信赖,那么师范生要多学习知识,努力提升内在修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尽量先考教师编,实在不行再选择资质全且有前途的民办学校,但是也要注意在实践中一点点去积累和沉淀,为未来做好准备。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师德,教师不只是一份工作,还要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才能教好学生,
“民转公”的趋势很明显,但要全面取缔私立学校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们可以未雨绸缪,但没必要杞人忧天,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算日后制度转变,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家长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与老师精诚合作,一起提升孩子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话题:你是否赞成“民转公”?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