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记者程靖
研发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新冠病*(COVID-19)大流行的根本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多个COVID-19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当中。(图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疫情数据图)现有公开报道中,中国陈薇院士团队与牛津大学研发团队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但无论是谁,尚都无法给出一个安全疫苗准确“出生时间”。其中中国*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耐受且能引发免疫应答;而此前新冠疫苗项目被报道“失败”的牛津大学发布公告称,“临床研究很顺利”,正在招募志愿者进行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1陈薇团队疫苗试验:需谨慎解读
5月22日,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中国*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
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首个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新型冠状病*疫苗(SARS-CoV-2)安全,耐受性良好,一期临床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该试验在武汉招募了名18-60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在志愿者接种疫苗后定期采集其血液并进行检测,以确定该疫苗是否激活了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的免疫应答。理想的疫苗应同时产生抗体和T细胞应答来防御SARS-CoV-2。该疫苗使用的是一种弱化的普通感冒病*(腺病*,易感染人类细胞,但不致病)将编码SARS-CoV-2刺突(S)蛋白的遗传物质传递给细胞。随后,这些细胞产生S蛋白,并到达淋巴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识别S蛋白并击退冠状病*。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后的两周内,所有剂量组都产生了一定水平的针对SARS-CoV-2S-RBD蛋白的抗体免疫应答,但不一定能够对抗该病*;一些受试者能够检测到针对SARS-CoV-2的中和抗体。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的结合抗体出现了4倍增长;所有剂量组产生中和抗体的受试者比例也有所增加。此外,该疫苗还在大部分受试者中诱导产生了快速的T细胞应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这种应答更强,并在接种疫苗后第14天达到峰值。论文称,最终结果将在第六个月进行评估,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该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是否能有效保护人们免受SARS-CoV-2的感染。(图说: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的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图/央视新闻)陈薇院士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试验表明,单次接种复制缺陷型人腺病*5型载体(Ad5-nCov)新冠疫苗在14天内就能诱导产生病*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选疫苗。”但陈薇也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结果,“研发COVID-19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研究人员也指出,高水平的Ad5(普通感冒病*载体)预存免疫力会同时削弱该疫苗的抗体和T细胞应答。在这项研究中,44%-56%的受试者存在高水平的Ad5预存免疫力,这些受试者的所产生的抗体和T细胞应答相对较低。“我们的研究发现,预先存在的Ad5免疫可以减慢对SARS-CoV-2的快速免疫反应,并降低反应的峰值水平。此外,高度存在的Ad5免疫也可能会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的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表示。研究人员还指出,该试验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样本量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以及缺乏随机对照组,这限制了对疫苗产生更罕见不良反应的能力或为其产生抗炎药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该试验疫苗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牛津大学:疫苗试验没失败,很顺利!
牛津大学的新冠疫苗项目自启动以来备受瞩目。早在4月中旬,该疫苗尚未开始临床试验的时候,研究团队就已列出时间表称,将在9月之前生产至少万剂疫苗。
本周早些时候,有报道称牛津大学该疫苗的恒河猴试验显示,接种疫苗的猴子鼻腔中新冠病*的数量与未接种疫苗的猴子相同,表明接种疫苗的猴子仍被病*感染并传染他人,意味着疫苗试验“失败”。但牛津大学新冠疫苗项目负责人、免疫学教授安德鲁·波拉德在接受英媒采访时,为该项目做出辩护,由于接种了疫苗的猴子没有出现任何肺部损伤,该疫苗可以预防猴子感染肺炎。(图说:安德鲁·波拉德教授。图/PA)波拉德认为,这个结果为开展疫苗人体试验提供了足够的基础。牛津大学22日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