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病变可播散到全身,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胸闷及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以单发或多发的周围型的结节团块及局限的肺炎样病灶最为多见,结节团块型边缘可有毛刺和分叶改变,常被误诊为肺癌或其他肺部疾病。
目前临床上主要靠肺组织病理活检或者经组织培养确诊肺隐球菌病,因诊断主要是靠有创操作取得肺组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早期患者、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及重症患者中开展收到限制;同时组织真菌培养时间较长,可能混有其他定植菌的生长,导致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低等问题,因此上述两种检测方式早期误诊率及漏诊率仍较高。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检测方法,可对血液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且阳性率及特异性均较高,近年来已作为隐球菌感染辅助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通过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检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成分,对隐球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3%~%,对肺隐球菌病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其滴度检测还可以用来监测病情,通常在疾病进展期,抗原滴度会增高,而经有效治疗后,抗原的滴度会下降,治疗不彻底及复发者通常伴有连续几次标本滴度不变或升高。与培养、病理学检查相比,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快速简便。
病例分析
患者,男,35岁,因“体检发现肺部结节12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2天体检胸片提示“右侧第4-5肋间隙内示结节状影”,外院完善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背段炎症改变,一般情况好,无畏寒、寒战,咳嗽、咳痰等不适。为进一步诊疗遂入我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有鸟类、家禽接触史。
查体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结核抗体、γ-干扰素等均无明显异常;体检胸片提示右肺下叶背段结节,外院CT提示右肺下叶背段炎症改变;我院HRCT提示右肺下叶背段可见斑片状实变影,周围包绕片絮状磨玻璃样影;
进一步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
病人最终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出院。
检验科微生物室开展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检测
标本要求:血清标本或脑脊液标本,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日08:00-17:00。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隐球菌病诊治浙江省专家共识.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Vol.10,No.5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ChinJInfectDis,April,Vol.36,No.4
3.陈栎江,吴庆,徐春泉.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中国抗生素杂志.,43(10)
4.徐慧,董肖琦,张亮.胶体金法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ModernPractcalMedicine,June,Vol.31,No.6
5.卜丹霞,杨春超.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HEILONGJIANGMEDICALJOURNALVol.44No.2Feb.
拓展
隐球菌是一种多糖荚膜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酵母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但近年来,肺隐球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隐球菌常存在于鸽粪、土壤及腐木中,感染途径主要为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主要感染基础免疫缺陷的患者。
点击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