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的陈女士一家十分不幸,几年前大女儿被查出患有神经性耳聋,没想到年出生的小儿子听力也出现相同问题。可是仔细检查发现,两个孩子耳聋跟遗传没关系,而是环境原因导致。而这些环境因素,就在孩子们身边!
(网络图片)
年,陈女士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孩子——凡凡,这让她非常欣喜。可没想到两年后,家人发现,叫凡凡的时候,她没什么反应,也不能说话。检查发现,凡凡患有神经性耳聋。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凡凡现在已经能跟人正常对话,能背唐诗,唱儿歌。
不幸的是,在年底,陈女士的小儿子恒恒出生后不久,听力同样出现了问题,一查还是神经性耳聋!
让一家人困惑的是,家族里没人患听力障碍,为何两个孩子会相继耳聋呢?
医院专家介绍,神经性耳聋不光是遗传,环境污染很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耳聋。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0万至万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新生儿,其中听力残疾最常见,平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儿童2.3万!而在患有先天性耳聋的新生儿中,40%至50%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50%至60%是由于环境因素后天造成的。
这个“环境因素”可不是说雾霾哦~
据统计,有超过30%的儿童听力损害是由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如果通过孕期以及新生儿的预防免疫就可以有效控制。另外,有的儿童听力损害是母亲在孕期用了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或者是孕期妈妈没能戒掉烟酒,甚至孕期妈妈在烈日下暴晒,接受放射性强的光线长时间照射,都可能造成新生儿听力障碍。
〈
预防先天性耳聋
准妈妈要做好7件事
〉
1不要将耳机直接放在腹部
近年来,音乐胎教越来越流行,可是,您真的做对了吗?
在进行胎教时应选择韵律舒缓的音乐间接让胎儿听,音量要适中,切记不可将耳机等设备直接放在腹部,否则容易造成胎儿听力损伤。
2远离辐射
怀孕期间尽量远离放射性辐射,尤其是腹部放射性照射(X线照片);减少使用手机、电脑时间,避免使用微波炉等。
3避免噪声
在怀孕第二个月末,胎儿的耳部基本形态结构已经发育;到四个月时,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觉;从6个月起,胎儿就能听到声音。长期在噪声环境工作的准妈妈要尽早远离噪声,不要等到宝宝快出生了才重视这个问题,那时不可逆的损伤说不定已经造成。
4谨慎用药
准妈妈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奎宁类药物,阿司匹林类、镇静安眠药、抗肿瘤药、抗疟药、抗风湿药等耳*性药物,否则有可能引起胎儿听力损失。
5脱离有*物品
如:农药,铅、汞、镉等重金属,麻醉剂,尤其是染发剂等,准妈妈要尽量避免染发烫发。
6防止感染
在妊娠期(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应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以免感染流感、风疹、麻疹、疱疹、腮腺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很容易导致胎儿听力损伤。
7增强体质
怀孕期的各种中*性疾病、糖尿病、肾炎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听力损伤,所以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应适当活动、保持愉快心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要与宠物隔离;夫妻都不能抽烟、喝酒;要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孕期检查,防止早产、流产、难产导致胎儿听力损伤。最后,宝宝出生后要及早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损伤。
不过,专家也介绍,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最有效的手段,一旦发现孩子听力出现障碍,及时通过指导生育、早期发现并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治疗方式,绝大部分遗传性耳聋及其引发的语言障碍可以避免。
〈
这些东西可能损伤听力
尽量不要让宝宝用
〉
除先天性耳聋外,近年来婴幼儿患后天耳聋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一些是因为药物中*导致,一些则是因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
1打针可能导致耳聋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后天性聋中,药物性聋占一半以上。许多药物具有耳*性。一次大剂量注射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以及对该药有特殊的敏感均可引起耳聋。
大量研究证明,以下几类药物具有耳*性,家长请记牢:
①抗生素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②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
③抗疟疾药物。如奎宁等。
2置身噪音环境
叫叫鞋、击打玩具、带孩子到KTV、将电视声音调大……都容易导致孩子脆弱的听力受损。
点击观看视频:
今天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为了孩子的健康,一起点zan转发吧!
来源:湖北经视《经视直播》
记者:刘方王屹凯
编辑:石寒
主编:谢小漫(湖北经视版权稿件,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hbjsxmt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