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临床实战看隐球菌脑膜炎的MRI影像特点 [复制链接]

1#

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嗜性,播散到脑内后,首先种植在脑底的血管周围间隙,在间隙内增值并分泌大量黏液物质,形成荚膜使间隙扩大,引起渗出性为主的脑膜炎症。病菌进一步穿透过血管周围间隙侵入脑内,如基底节区、丘脑、中脑、小脑、大脑皮层等,形成隐球菌瘤或胶样假囊肿,并可形成肉芽肿或类肿瘤样物质。熟悉隐球菌脑膜炎MRI表现,可辅助临床医生作出进一步定性诊断。

病例一:老年女性,60岁,因“反复头痛2月余”入院。

临床表现:呈持续性隐痛,以前额、头顶为主,伴有恶心、呕吐不适。无发热、精神行为异常,肢体抽搐等不适。

腰穿压力mmH2O

脑脊液常规:无色、清亮、潘氏试验(+),无凝块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22mmol/L,氯.5mmol/L,脑脊液蛋白.8mg/L,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白细胞计数44*10^6/l,嗜中性粒细胞25.6%,激活型单核样细胞6.2%,单核样细胞56.2%,小淋巴细胞15.%6。红细胞数2*10^6/l,

细胞学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系和单核-吞噬细胞系为主。

墨汁染色(+)

头部MRI平扫+增强:T2Flair示部分脑沟内条形高信号影(箭头所指)

病例二:老年女性患者,年龄70岁,因“反复头痛1月余”入院。

患者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头痛部位不定,疼痛频率不定,每次疼痛约2-3分钟,针刺样疼痛,活动后头痛加剧,休息时明显缓解,无痛醒;患者诉2周前头痛症状较前加重,表现为持续时间增加,无痛醒,医院就诊,行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腰穿压力mmH2O,

脑脊液常规:无色、清亮、潘氏试验(+),无凝块。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46mmol/L,氯.1mmol/L,脑脊液蛋白.2mg/L,

脑脊液细胞学:白细胞计数.0×10^6/L,红细胞计数0×10^6/L,单个核细胞比率34.8%,嗜中性粒细胞:3.1%,激活型单核样细胞9.1%,小淋巴细胞51.5%。

细胞学特点白细胞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系和单核-吞噬细胞系为主。实验室意见1.淋巴-单核细胞反应综合症;

墨汁染色(+)

头部MRI平扫+增强:左侧小脑半球、右侧基底节、左侧丘脑、后纵裂池见多个强化影。

最终诊断:隐球菌脑膜脑炎

影像分析:

病例一:T2Flair示脑沟内条形高信号影,最常见于脑膜炎(细菌、真菌、病*、结核),蛛网膜下腔出血,癌性脑膜炎,烟雾病,氧合过度等。病例一通过腰穿证实该患者为隐球菌脑膜炎,大量的黏液渗出物局限在蛛网膜下腔,使其在T2Flair序列上出现脑沟内高信号。

病例二:MRI增强示左侧小脑半球、右侧基底节、左侧丘脑、后纵裂池见多个点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影,脑内许多小点或小圆性强化,考虑为隐球菌瘤可能,无强化病灶可能是扩大血管周围腔隙或假性胶样囊肿。但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征象也可见于普遍性脑萎缩,但单独出现而无脑萎缩的其他征象如:脑室扩大,脑沟增宽等出现时这一征象可提示隐球菌脑膜脑炎。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内科四区;本文首发于禾医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