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宝宝呱呱落地时,医生都会为其注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这两种疫苗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也是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免费接种的,预防的是在我国范围内流行比较广泛,或者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损害的疾病。第二类疫苗则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那么,第二类疫苗都有哪些?要不要给孩子打呢?我们先了解几种适合儿童的第二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疫苗,2、3、4月龄各接种一针,4岁加强。通常第一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免费的,剩下的3针则需要自费,但有些地区的政策第二针也免费。不想自费的家长们可以选择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可预防由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基础免疫在2、4、6月龄各接种一剂,加强免疫在12~15月龄接种一剂。基础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4~8周。13价肺炎疫苗采用的是结合疫苗技术,能有效刺激婴幼儿产生抗体,给接种者以长效的保护,但价格比较昂贵。23价肺炎球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在预防感染性肺炎的覆盖范围上更广,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时长较长,价格适中。该疫苗采用的是多糖疫苗技术,无法给接种者提供长效保护,而且刺激2岁以下婴幼儿产生抗体的能力比较差,因此适合2岁以上的儿童接种,主要针对成年人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的效果相对更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为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可导致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心包炎、脊髓炎等多种严重疾病。2~14月龄的婴儿最好在2月龄时接种第一针,间隔2个月后接种第二针。若在12月龄之前已完成两针基础免疫接种,还需在12~15月龄期间加强免疫接种一针。15月龄或更大月龄幼儿只需接种一针。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疫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2月龄~3周岁口服接种,共3次。水痘疫苗该疫苗不仅能预防水痘,还能预防因水痘带状疱疹引起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以发热,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痂疹为主。大部分患者会自行自愈,但少部分会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龄~12周岁的儿童。该疫苗12~24月龄接种第一剂,4~6周岁时接种第二剂。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可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该疫苗6月龄~5周岁接种,共2剂,两剂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小宝宝从出生到12岁都属于易感人群。2岁后的宝宝基本能独立行走或奔跑,可以到室外活动,容易接触病毒或细菌。3~12岁的儿童开始进入群体生活,同学之间容易传染各种疾病。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否选择第二类疫苗,家长们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小宝宝身体情况来选择。如果同一疫苗既有免费又有自费,一般选择免费的即可足够保护;如果一种疫苗仅有自费,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广泛的保护,也建议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