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病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2民办教育私立学校的变革之年
TUhjnbcbe - 2025/1/23 0:59:00

8月12日,年沈阳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录取招生工作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行业观察者,借此机会简单梳理两个话题:

1、回顾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去理解为什么要对当前的民办教育私立学校进行改革。

2、以沈阳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为例,梳理三年来的改革落地情况及其影响。

01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退场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民办私立教育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较大比例,但到年时,所有的民办高校和私立中小学全部都改为公立,自此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

(-)复苏

年改革开放后,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放开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国家办学为主体,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民办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办教育事业开始复苏。

(-)发展

年,国家开始提出并最终形成发展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方针促使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类教育机构涌现,民办幼儿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等不同形态全面开花。

(-)兴盛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民办教育机构步入发展快车道,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戏份越来越浓,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部分领域,民办规模甚至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偏航

在房地产市场的助推之下,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之下,教育行业逐步产业化,“体量过大、营利性过强、有损教育公平性”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开始冲击公办教育体系,民办教育这艘巨轮在航行中逐渐偏离了航向……

(-)变革

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出台,民办教育行业的变革大幕徐徐拉开。民办办学主体和审批的规范化管理,“公参民”学校的清退,上市教育公司义务教育资产的剥离……

所有的变革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句话:义务教育去产业化,教育事业回归初心!

展望:

变革的影响对部分从业者的影响很大,但广大从业者也不必悲观,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不会再次消亡,它一定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02三年来沈阳民办教育改革落地情况及影响

改革大事记:

年,沈阳民办教育学校全面取消考试招生、落实派位摇号政策。

年,沈阳民办学校翘楚:沈阳尚品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实行划片招生。

年,沈阳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学校——东北育才学校,全面改革,一方面是自有民办校区/校部全面转为公办,另一方面是从合作办学的民办学校中退出。

年,沈阳多所民办学校改名,名校办民校、挂羊头卖狗肉成为历史。

改革内容一:招生方式厘清、回到同一起跑线

年开始,民办学校全面禁止考试选拔招生、禁止掐尖招生,到今年为止,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已经全部实施到位。

影响:

久负盛名的东北育才学校本部初中(今年改称为:东北育才学校中山校区),在年开始实施小升初派位摇号后,在育才体系内的初升高分流考试中的直升数量一落千丈,完全不敌仍实施考试招生的东北育才双语学校的初中部。而中山校区本部初中是育才体系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校区,结果尚且如此,可见掐尖招生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之大。

随着沈阳民办学校全面实施摇号派位(转为公办的无法划片的学校也实行摇号派位政策),年的沈阳中考,将会是完全剔除掐尖招生影响的第一次中考,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到时,学校与学苗的讨论又将上升到新的热度。

改革内容二:招生范围及优先级厘清

年及年:

1、本市户籍或非本市户籍但有居住证的均可报名参加摇号;

2、各学校一般按照审批地管理范围确定招生范围,未招满时可在补招时跨区招生。

注:招生对象限制少、有多所学校可面向全市招生。

年:两轮招生、三类生源

1、生源分为三类:

1)一类为学校辖区户籍生源;

2)二类为有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生源;

3)三类为有学校辖区房产的本市其它区户籍生源。

其中第一轮招生仅面向一、二类生源,第二轮招生面向所有生源。

2、沈阳民办学校中不再有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东北育才双语校区已转为公办)

影响:

1、首先招生区域的调整,有13所学校缩小了招生范围,从全市招生缩小到了管辖地招生,喜的是学校属地的学生及家长(比如兴华实验和广全变成铁西区招生了,为区域内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名额,还不用在全市范围内竞争了,摇中的概率大大增加),忧的是此前就不太知名的、走在规模生死线上的学校,缩小招生范围后,甚至面临着灭顶之灾,即使能在第一轮未招满时向上级申请第二轮面向全市招生,但对家长的吸引力仍然是大幅下降的。(相比于年的招生计划,沈阳太平洋国际学校和法库县德华私立学校这2所学校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2、其次是拥有沈阳户籍的跨区择校生源基本被无视了,他们的优先级低于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生源,这个政策使得教育公平性的探索更进一步,某种意义上是“租售同权”的一种先试先行,要知道无需买房、仅持居住证,外来人口生源就可以参与不少知名民办学校的摇号,而且摇中的概率并不小。

改革内容三:“公参民”清退/改名,学校性质厘清

1)民转公: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更名为:东北育才学校双语校区,面向全市招生。

2)公参民退出: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更名为: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委托沈阳市管理,面向浑南区招生。

3)名校办民校、校名整改: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垚为学校,面向皇姑区招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沈阳分校,更名为:沈阳市于洪区中人实验小学,面向于洪区招生。

沈阳清华万博实验学校,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汇置育邦实验学校,面向沈北新区招生。

沈阳市中科实验学校,更名为:沈阳市浑南区新中科实验学校,面向浑南区招生。

影响:

公参民整改和名校办民校的整治,是很重要的改革内容,随着这两项整改的落地,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了,剩下的就是学校与家长如何去应对这些改革措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除了上述改革内容外,年的招生计划里还留下了2个小尾巴:

1)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实验北),目前仍然没有公布招生计划,按惯例推测,该校基本是要转为公立学校了,今年准备工作不充分的情况下(划片还是派位不确定),就只有小学部直升了。

2)已经连续2年全市招生的育才外国语学校,也还没有公布招生方案,接下来如何走,暂不得而知。

几个遗留问题留待日后的文章中继续聊:

1)各大学校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缩减了招生量?

2)失去了名校背书的开发商办学的学校前景如何?

3)民办学校的变革对城市的学校教育生态会有什么影响?

4)面对这些变革家长应如何选择?

附表:年沈阳民办学校招生计划与录取情况

03后记

教育行业与教育产业,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但不是所有行业都具备全盘产业化的条件,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资本的市场化扩张。

教育本身关乎国家命脉、关乎个人命运,这一轮的改革,不是要全盘否认民办教育在历史上所做出来的贡献,而且一次及时的分层分断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标明红线,职业教育阶段大力鼓励,线上教育严格审批……厘清之后,民办教育才能站在更高的站位去审视未来的发展格局,也会找到一条新的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发展道路。

未来的民办教育将是回归教育初心之后的市场化导向和客户需求导向,同样,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依然会反过来促进公办教育体系的突破与变革。

回头细品,这与年出台的十六字方针并不违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逃不过“周期”一词!

end

感谢阅读“杂谈寰宇”

三言两语,如有些许共鸣,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民办教育私立学校的变革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