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女性学者,你会想起谁?
这份名单一定不长,这是因为——
女性,
从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
无论是高校教席,还是学术成果发表,越往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
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
“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
“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
“读书有什么用,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
在高等教育阶段,诸如此类的声音试图阻止女性踏入科研大门。而当她们进入高校系统,生育、家务劳动等“天职”,则将她们挤出更多的机会之外……
然而,即便不断遭遇贬抑与打压,我们依旧看到,越来越多女性投身学术志业,汇流进学术共同体。对她们来说,学术研究不仅是事业、爱好,更是体认自身,寻找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朴素的想法:让更多女性学者被看见。
当女性决定投身学术事业,她们需要克服多少阻碍?是否存在属于女性的学术传统?在“重男轻女”的学术体制中,涉水前行的女性学者如何找到自我的参照?她们的同行者又是谁?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了来自社会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不同国别的女性学者,有些是大众所熟知的,更多的则还在聚光灯之外。她们的经历很相似,也很不同。她们代表了不同代际的女性知识分子,对知识怀有热情,也曾经历困惑与挫折。她们的故事讲述了大部分现代女性的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
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必在「学者」之前加上「女性」二字。
本期推送将带给大家历史研究者邓小南的专访节选,完整版将收录于《开场:女性学者访谈》,如果你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