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姑在我们村是老师,因为学生人数太少,整个学校就2个老师,幼儿园适龄大班就3个孩子,所以幼儿园的大中小就一个老师(幼儿园一共不到二十个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一个老师(学生更少)。老师根据情况,有时候一起授课,有时分开授课。
对于“农村孩子都去县城或者市里上学,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你怎么看?
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年花费亿元的补助资金,重点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困境儿童进行精准认定和资助。
但是,现实中还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学校建好了,学生却没有了,好钢是否用到了刀刃上?
一、农村学校硬件确实变好了
现在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建得非常漂亮了,硬件设施不比城里学校差,很多地方因为是新楼,硬件设施甚至更好了。
和某个学校的老师交流,看到他们学校的门都换成了防盗门,我很惊奇,教室里的门为什么要换成防盗门?既不实用又没必要。那个老师半开玩笑地说:“上边给的钱,总得花出去吧”。
国家投资教育是好事,但是这个钱,一定不能乱花,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记得20年前,在我上小学时,那个时候每个村都要建小学教学楼,村里学校建楼花了几十万,但是没有几年,这些楼就闲置了,学生全部集中到某个中心校上课,楼房闲置几年后,变成了私立幼儿园,再过几年,就被拆掉了。
二、学校建好了,学生为什么没有了?
农村孩子去城里上学,绝对不是因为城里的学校有空调、有暖气,而是因为城里的学校,师资力量强,学校管理规范,教学成绩好。
在我的老家的小学,学生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师资力量很差,除了一些即将退休的老中师之外,基本上招聘不到年轻人,即便是招到,也留不下人,所以学校常年聘用代课教师。
因为师资力量差,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就到城里买学区房,全家搬到城里居住,每天开车回家工作;家庭条件一般,又很重视教育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每年花费1万多元,对于农村家庭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但是为了孩子,他们也都愿意送不起。
最后,留在这些村小的学生,都是家庭条件一般,又不重视教育,不舍得在教育上进行投资的家庭,孩子应付着上完小学和初中,就回家打工,然后结婚生子了。
另外,那些辍学的学生中,很少有因为家庭原因辍学的,很多都是因为痴迷于手机网络,不愿上学的学生,把钱花在这些学生身上,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硬件需要投资,软件,更需要投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