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和“习”原是两个单音词。“学”指获得经验、知识和技能等;“习”指为巩固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重复、练习等。后来,“学习”才演化为一个复合词,特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种从学习的功能意义上来进行的定义,并未涉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行为变化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是物理教学目标的体现者。物理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自学与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孩子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完成一些小实验、学会用生活中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爱上物理。
1.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通过自已独立的阅读、思考、研究、动手实验与操作等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理知识的能力,这就是自学能力。实际上,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物理知识并不都是我们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得来的,许多时候,是他们自已去独立地阅读、思考、动手实践得来的。物理学时少、内容多、难度大,我们不可能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解题思路、步骤等等更不可能慢慢剖析。孩子们光靠课堂上听讲,课后不认真阅读教材,不下功夫去思考问题,想轻松学好物理,难办到。因此我们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的自学能力:会读书,即能够抓住书本中的重点和中心的基本内容,求得深刻理解,领会其实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即能根据书中所讲的内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出现的矛盾或差异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能够根据书中的实验装置、步骤去想象做实验,有条件的则动手进行实际操作会观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即能够正确运用自学的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或书中的基本练习题;会记忆,即对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等,会用各种方法达到记得快,保持时间长,记忆准确;会用参考书和查找资料。
2.利用好积累本,深入分析考点,不断归纳总结解题规律。
积累本中需要记录的东西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错题。
我们平时做题和考试的错题,要记录到积累本中。我们要分析做错题目的原因,解决办法也记录下来,接着把正确的过程完完全全的记在下方,加以对比。然后在找一些类似的题目做一做,巩固一下。积累本还要记录我平时分析的考点,总结解题规律。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比如说,什么情况下浮力等于重力,又在什么情况下就不等于重力了呢?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再举例子:液体压强的计算,什么时候能用固体压强的计算式;而不是基本公式ρgh?再比如,断路、短路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在复杂电路中进行判定?电路出现故障某灯不亮了,如何逐一排查故障?电表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怎么判定?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有很多,都是我们在平时学习、做作业的时候会涉及到的。课下同学们一定要多开动脑筋,勤动笔,多向老师问问题,多与周围同学交流、讨论,把考点理解透彻,把解题方法梳理清晰。积累本一定不要记下来就算,我们一定要常回头看看。我们回头看一定不要间隔太长时间,时间长了就对记录的东西记忆模糊了,效果就差了。我们最长时间是每个周末都要回头看一次,看看之前记录的有没有瑕疵,或者现在有没有什么更新的心得体会等等,也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下次再翻看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
3.不要盲目刷题
刷题的作用是建立起物理学科的思维,了解解题技巧,总结题型概念。
在刷题之前要有思路,解题的思路都是先从老师的解题思路来,只有确保老师的解题思路才考虑刷题,因为对比参考答案来说老师的解题思路是快、准、狠的。
最后一点,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让孩子们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做“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能设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时期,把所需的信息、技能或行为教给学生;设法选择避开或补偿他所了解的学生不足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后我都会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哪些不足,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还需要改进,深入反思过后并写成文章,一篇接地气的论文就这样诞生了,久而久之我的教学设计就更加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了。
教无定法但有一条——真诚的对待孩子,用孩子们的思考方式与他们沟通交流定会容易的多!
什么样的物理启蒙才是适合孩子的启蒙呢?
这个问题也是李永乐老师一直在深究的问题。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在科普了无数网友物理知识后,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磨出一套适合5~12岁孩子看的物理启蒙科普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一套适合学龄儿童的物理启蒙读物。
深入浅出,读着轻松,内容却涵盖初中物理“声、光、力、磁、电”五大板块,又渗透高考题型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李永乐老师的编排下,通过从日常现象通达万物之理,这十册读物,实际上是给孩子讲的10堂科学思维课。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适用于3-10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的物理进行启蒙,同时穿插了数学、化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门知识,既能增长孩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几年中,就培养了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被戏称为“永乐大典”,可见他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优秀经验。
物理知识虽千差万别,李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搭配专业漫画家轻松明快的图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初中物理教材和试题中的熟面孔,它们在启蒙书中都以一种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登场: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筷子的弯折实验、海市蜃楼的成因——光的折射。
磁铁的磁感线方向。
声调的高低。
甚至初高中物理都会涉及的自由落体。
几乎是高考必考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书中,既有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也有发散性思考,每册书的最后还有“小读者来信”,可以让孩子通过别人的问题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在将来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考入名校并拥有更多的无限可能,不妨给孩子看看这套书!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