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子,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了。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家长在学校的选择上就花费了很多的心思,比如提前在优质学校的学区内购买房产,以方便孩子入学的时候,能够顺利入读优质的小学或者初中。
除了公办学校之外,作为教育的补充,近些年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办学模式,招生方式等等,都和公办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使得家长在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多了一些犹豫不决。
一、公办民办让家长难以抉择
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去说清楚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来说,其实民办也要分为两类,一类档次相对较低,收费也低,对于家长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差一些。不过其存在也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流动频繁,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打工,导致城市学校的学位空前紧张,没有办法满足学生需求,于是民办学校就应运而生,接受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使得学生有学可上,家长工作起来也会放心一些。
相对而言,这部分学校日常教学和公办学校并无区别,只是收费上面要稍贵一些,毕竟需要解决学校的运行,财政没有拨款,只能依靠学生学费解决。
还有一类属于贵族学校性质,在传统的教育中,会增加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校园园区也会比公办学校更加优美,基础设施特别完善先进。相对应的,收费也非常高,有些学校学费可以达到五六万一年。
到了高中阶段,又是另外的一种情形。学生中考分流,而大部分民办高中的分数线要低于公办高中,这些被分流进职校的孩子不甘心,希望用三年继续冲一冲,就选择要求比较低的民办高中就读,三年以后参加高考。
还有一种民办高中,走的是高端路线,录取中考生比示范性高中还要严格,用好学生创造出高考的高录取率,从而使得社会误认为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很高造成的,可以成为这些民办高中招徕生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哪种民办学校,经济利益时期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会各出奇招,甚至会打一些法律的擦边球,欺骗学生和家长,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教育要规范,民转公大势所趋
民办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让家长深受其扰,迫切希望国家能够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顿。
民转公被提上议事日程,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年9月份开始,就要在全国大面积实施。
从学校层面来说,根据河北和北京部分学校的转型,我们可以看到学费大幅度下降,而招生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的局面,为广大家长和学生带来了福音。
对于民办学校内的教师安置,目前有三种解决的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三种方式之下自由选择。
首先是继续留校任教。这可能是国家最希望看到的一种方式,毕竟,教师年限越长,其教育经验越丰富,对于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力。在民办学校拼搏多年的教师,自然是学校最好的财富。
不过,既然已经是公办学校,那就是事业单位,需要这些教师进行考核。在考核方面,政府不会设置过多的关卡,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轻松通过。
第二种就是可以选择提前退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多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动,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工作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在民转公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进行一些入编考试,虽然难度不大,但是也要牵扯经历,这些老教师可能就不愿继续教学。
那么,只要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的,就可以办理提前退休,然后在家安心领取养老金,享受惬意的退休生活。
最后一种就是果断辞职。教师在民办公办的区别,就是民办教师工资会高一些,尤其是优质学校的老师,其收入往往可以达到公办教师的两倍。民转公以后,收入锐减,会让教师心理不平衡,所以可以考虑辞职,单位发给一笔补偿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