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育新政频出,尤其是昆明市公布35所学校“民转公”,教育部又推出“民办学校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等政策,瞬间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
那么,“民转公”后,学校招生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一,今年下半年就能就读名校吗?
首先,“民办公”后,这些学校就得按照公立学校的招生方式——划片区招生。
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要求,相比于过去,生源覆盖面将相对变小或更加固定。当然,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目的是为了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
何况,接连的教育新政指向的都是两个词:“减负”和“教育公平”。
一切改革的前提都是维稳,这些学校虽然转公,但从今年起就直接列为对口直升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如果大面积改变对口直升的规则,那很多家庭为了小孩上学而付出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昆明公布的35所“民转公”学校政策中,明确指定了执行时间是年9月,也就是招生范围和相关政策依旧没有明确说法,只能等待具体政策出台。
二,附近的小学是否可以直升划片的转公中学?
这波教育新政出台后,不少家长非常关心附近的小学是否可以直升划片的转公中学。对口直升是指对公办小学的毕业生按照小学升入对口中学和统筹分配学位的原则,学生不用参加考试就能免试入学。
如今,大批民办学校“转公”后,势必也将执行该政策,与过去不同的是,对口的直升学校可能由之前的“多对一”变为“多对多”,学校资源丰富的地区优势可能更明显了,但从今年起就直接列为对口直升的可能性依然不太大。
三:民办学校还能跨区招生、掐尖招生吗?
过去,民办学校为了提升生源质量以及“升学率”,会采取跨区招生、掐尖招生的方式。那么,民办学校以后还能跨区域掐尖招生吗?
这个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能!
年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要求,进一步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行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年3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四、如何才能让子女就读优质的学校呢?
所以,未来民办学校将无法“跨区招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子女就读心仪的优质学校呢?
大家都知道上好的学校,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个是关系,一个是买房。
以昆明为例,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非一二一大街片区莫属,该片区名校云集,被称为昆明市的“海淀区”。
位于一二一大街片区的新盘“翠湖一品”,项目周边1公里内聚集了云师大幼儿园、云师大附小、云大附小、昆一中、云大附中本部(民转公)和云师大实验中学(民转公)在内的全省最顶流的中小学,被称为“昆明最顶流的教育资源盘”。
教育政策的底层逻辑是“减负”和“教育公平性”,减负体现在为学生的减负和家长的减负,为家长的减负就是砍掉民办学校高昂的学费,就近入学,免除远距离接送的劳顿之苦。教育的公平性,就是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平衡。也就是说好的学校和老师要全民共享。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虽然各民转公的学校划区范围目前还没有确定,但不管是划区直升,还是片区摇号。像“翠湖一品”这种出门步行10分钟内就能达到以上6所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盘,届时房户一致,被划区就读、就近入学的机率就要比其他小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