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应该是广州民办初中转公的元年,今年9月将有近三十所民办中小学开始以公办学校身份招生,其中多为初中。
延伸阅读:年广州多所优质民办初中转公,性价比民办初中将消失?
多年以来,广州市初中民强公弱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变,所以在不少广州家长的心里,孩子上学一直都倾向于小学上公办,初中上民办,高中再回到公办的规划。
广州初中“民强公弱”现象即将成为历史
从今年大批民校转公来看,广州初中民强公弱的现象即将得到改变。
当然,我觉得要改变的,首先是广州家长潜移默化的想法,如今民办初中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作为家长应该尽快意识到这个大趋势,那就是广州的初中民校强盛时代即将成为过去,义务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公校。
随着一大批学费低、口碑好的“性价比公办民校”集体转公,今年民办初中摇号可选择的学校基本只存在两种:一种每年学费5万以上,一种每年学费5千左右。
5万以上的,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句话叫“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说句非常现实的话:每周接送孩子,开辆十几万的车都不好意思跟同学打招呼,一双球鞋一两千很正常,班费一个学期也得交个大几千,还有一些其它开支等等。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无可厚非,就怕勉强自己委屈孩子,三年下来自己心力交瘁,孩子又养成了大花大用的习惯,那就麻烦了。
至于5千左右的,基本都是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相信很多家长也看不上。
大批“公办民校”转公后,可能会有一些知名度小的民校挤上来填补这块空白,学费也会从每年一万两年涨到两三万,毕竟韭菜多了总得有人去割。
民办初中名校真的香吗?
广州从年开始实行民办初中摇号,以往需要成绩非常优秀才有机会入读的一些民办名校,从那年开始,你只要运气足够好,就有机会摇中入读,从不是有钱就能读真正变成只要有钱就能读。
从第一批摇号“小白鼠”目前的成绩来看,盲目崇拜名校的观念真的不一定对。名校之所以能成名,以前靠的是全市“掐尖”选才,最好的学生搭配最好的老师,才有了以前中考平均分前十几乎都是民办初中的现象。是学校厉害吗?那为什么摇号以后,这样的现象消失了?
教育应该是理性的,不应该攀比;教育也应该是平民的,不应该商业;教育更应该回归本质,除了孩子,现在很多家长似乎也应该再接受“教育”。
教育首先要回归健康、公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能力的家庭是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还没有达到时,请部分家长不要再去助推这股“不正之风”。
非广州户籍家长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今年很多非广州户籍家长都将面临的难题,以往因为积分不足,无法入读心仪的公办学校,运气好的话,还能摇中一所“性价比”高的民办初中,学费虽然也很贵,但咬咬牙也还能接受,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今年头痛了,参加摇号吧,学费高的承受不起,学费低的看不上,不上不下的人傻钱多当韭菜。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考虑清楚,理性选择。
当前疫情环境下,谁又能确保明天收入不减少甚至失业呢?
如果你能参加积分入学,还能有机会分到公办学位,就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