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病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脊液检查
TUhjnbcbe - 2021/7/29 2:26: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

1.常规检查

.生化检查

(1)蛋白质:正常人CSF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CSF蛋白明显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等,尤以椎管梗阻时增高显著。CSF蛋白降低见于腰穿或硬膜损伤引起CSF丢失、身体极度虚弱和营养不良者。

()糖:正常成人CSF糖含量为血糖的1/~/3,正常值为.5~4.4mmol/L(45~60mg/dl),.5mmo/L为异常。糖含量明.显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轻至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癌病。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

(3)氯化物:正常CSF含氯化物10~mmol/L,较血氯水平为高,约为血的1.~1.3倍。氯化物含:量降低常见于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患者,尤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高氯血症患者其CSF的氯化物含量也可增高。

3.特殊检查

(1)细胞学检查:通常采用玻片离心法收集脑脊液细胞,经瑞-吉常规染色后可在光学油镜下进行逐个细,胞的辨认和分类,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有关的特殊染色,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CSF化脓性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CSF中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转移瘤有确定诊断价值。因此,细胞学检查对于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如在吞噬细胞胞质内同时见到被吞噬的新鲜红细胞、褪色的红细胞、含铁血*素和胆红素,则为出血未止或复发出血的征象。如系腰椎穿刺损伤者则不会出现此类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

()蛋白电泳: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球蛋白、α球蛋白、β1球蛋白、β球蛋白与γ球蛋白等。CSF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炎;血清来源的白蛋白容易通过血脑屏障,CSF蛋白增高常伴随白蛋白的增高。α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颅内感染和肿瘤等。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和某些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等。

(3)免疫球蛋白(immnoglobulin,lg):正常CSF-Ig含量低,IgG平均含量为10~40mg/L,IgA平均为1~6mg/L,IgM含量极微。CSF-Ig含量增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细菌、病*、螺旋体及真菌等感染)、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时IgG和IgA均上升,前者更明显,结核性脑膜炎时IgM也升高。CSF-IgG指数及中枢神经系统4小时lgG合成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标志。

(4)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bands,0B):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检测鞘内Ig合成的重要方法。一般临床上检测的是IgG型OB,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辅助指标。但0B阳性并非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改变,也可见于其他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5)病原学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重要的检查手段,病原学检查可以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类型。

1)病*学检测:通常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ymelinkedimmunosobentassy,ELISA)方法检查病*抗体,例如,单纯疱疹病*(herpessimplexvius,HSV)、巨细胞病*(ctonegalovinus,CMV)、风疹病*(rbellavinus,RV)和EB病*(Epstein-Barvius,EBV)等。以HSV为例来:说明病*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脑脊液HSVIgM型抗体阳性,或血与脑脊液HSVIgG抗体滴度比值小于40,或者双份脑脊液HSVIgG抗体滴度比值大于4倍,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之一均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感染HSV。

)新型隐球菌检测:临床常用脑脊液墨汁染色的方法,阳性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墨汁染色虽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不够高,常需多次检查才有阳性结果;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的测定,特异性抗体检测一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可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

3)结核杆菌检测:CSF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常规检查方法。涂片抗酸染色简便,但敏感性较差。CSF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检查周期长(4~8周)。针对CSF结核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可提高结核菌阳性检出率。

4)寄生虫抗体检测:脑脊液囊虫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检测对于脑囊虫病、血吸虫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5)其他细菌学检查:CSF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不仅能准确地诊断细菌感染类型,而且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6)特殊蛋白的检测:CSF中特殊蛋白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识别。例如,脑脊液14-3-3蛋白的检测,虽然并非特异性,却可以支持散发型克雅病(Creutzfeld-Jakobdisase,CJD)的诊断。CSF中总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Aβ4)的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AD患者CSF中Aβ4水平下降,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

近年来,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催生了新的临床检测项目。例如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和神经节苷脂抗体:谱系疾病的诊断。水通道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Hu、Yo和Ri等副肿瘤相关抗原抗体指标,对于肿瘤相关的中枢性损害有重要意义。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particacid.,NMDA)受体抗体的检测,已经在临床用于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脊液检查